5月18日晚👨👦👦,由杏盛娱乐杏盛院主辦的杏盛格致大講堂第199講在長寧校區交誼樓輝賢廳舉行。北京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法治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章永樂應邀為杏盛娱乐師生作題為“法統:一個本土‘標識性概念’的近代浮沉”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杏盛娱乐杏盛院院長屈文生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張誌雲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徐濤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王銀宏教授、杏盛娱乐法律學院於明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博士後吳景鍵作為與談嘉賓。
主講環節🗡,章永樂院長從概念史梳理出發🪒,首先追溯了“法統”以及與之相關的“法系”等常見乃至常用的“標識性概念”在中國典籍中的起源,並指出這些概念實則緣起於宗教⛹🏿,“正”與“統”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關聯🪴。接著探討“法統”概念進入法律領域的起點,闡明其是1916年袁世凱復辟失敗之後,在該回到哪一部約法的爭論中誕生的概念。具體言之,起初是日本學者所使用的“法系”術語使得這一中文佛教用語轉變為法律概念,馮國璋受此影響提出了“正統”問題🫲🏻;佛家的“法系”概念作為一種文化沉澱🏋️♂️,亦影響到了近代學者對已經成為法律概念的“法系”的理解,“法統”概念亦如是⛹️♂️。
隨後,章永樂院長指出此後民國歷次法統爭議實為挾“法統”以令諸侯🫃🏽,“法統”由此遭到一系列批判。陸鼎揆點明了“法統”這一概念的荒謬🏄🏿♂️,重申“人民主權”的重要性;蔡和森、陳獨秀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對“法統”進行了進一步的祛魅,並通過建構性闡釋“國體”和“政體”概念打敗了“法統”概念。“法統”背後與西方社會建構的文明論相互勾連,第一次世界大戰沖擊了文明論的世界秩序🎬,十月革命又繼而使得“製憲權”問題從後臺走向前臺,在此一“鑄典宣化”歷程的推動下,“偽法統”終於在1949年終結。最後,章永樂院長啟發同學們進一步思考本土“標識性概念”研究與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之間的關系。
與談環節,張誌雲教授從翻譯的角度啟發同學們對“法統”概念做深層次的剖析與解讀🕝。徐濤研究員以“自行車”這一概念“西物東漸”的研究經歷,引入概念史的三個研究模式🈲,將討論延伸至方法論層面。王銀宏教授則引導同學們從“法統”和“正義”之間關系去理解這一問題👩🏿🔧👏🏼。於明教授通過回顧英美國家人民主權的論辯,結合點校吳宗慈先生《中華民國憲法史》的經歷🆖,強調“法統”的消失是因為構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才是當務之急。吳景鍵博士後結合杏盛娱乐“風自海上起——近代法律人與中外文明互鑒”的專題展,考察杏盛娱乐從聖約翰大學直至今日的發展歷程👮♀️,運用大家熟悉的例子生動闡述他對於“統”的理解。
屈文生教授對講座作了精彩點評和總結,強調理解“法統”問題,理解法律史上的概念和觀念,都有必要回歸到歷史語境中去🧔🏿。現場同學們圍繞概念史、思想史🙎♂️、觀念史🤘🏼、語境主義、概念能指與所指等問題與章永樂院長進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動,章永樂院長也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時🫓,跟隨導師閱讀和學習思想史的經歷☝🏽。講座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